|
博士后培养---谈谈心,取取经2018-06-15 11:20浏览数:1556次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院从事高水平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战略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端拔尖人才, 2015年起,我院加速博士后队伍建设,扩大博士后在站规模,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同时从2018年起,新增临床博士后培养类型,大幅提高在站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完善博士后后勤保障,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助力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 近三年来,中山一院博士后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其中3人入选“博士后创新计划”,2人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人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获得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博士后面上项目24项(其中一等8项,二等16项),入选人才及基金项目数与人员数比高达85.4%。 突出的成绩离不开博士后本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平台和导师们的悉心栽培。今天,让我们走进优秀博士后的代表——“博士后创新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和派出项目的入选者及他们的导师们,谈谈心,取取经。 博士后创新计划 中山一院入选情况: 2016年卢金昌(全国遴选200人,中山大学入选5人,其中我院1人) 2018年李钊、郭玥(全国遴选400人,中山大学入选13人,其中我院2人) 卢金昌 在站科研博士后,2016年10月进站,获2016年度“博新计划”资助,第一批入选者之一。 基本情况 2016年获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沈靖南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廖威明教授。研究方向为骨肉瘤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 科研业绩 发表第一/共同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包括J Clin Invest、Oncogene(2篇)等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2017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经验分享 入站之前我从医院人力资源处了解到项目相关情况,并得到相关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对我的项目申报帮助很大。项目申报成功除了需要一定业绩外,申请书十分重要。由于博士后入站期限只有2年,如能将申请书中的研究计划与博士期间的课题联系起来,或是博士课题的延续,在研究期限上能给评审专家更大的信心。导师和合作导师对申报人的推荐也是评审专家重要的参考。 感想 能成为第一批“博新计划”的入选者,我感觉既意外,又兴奋。博新计划提供的生活费用和研究经费,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使我能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工作,同时也给了我一定的科研自由,探索自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更重要的是,博新计划带来的荣誉感促使我刻苦钻研,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非常感恩导师们的用心教诲和医院一直以来的培养! 博士导师:沈靖南教授 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肿瘤专业医师委员会主委。长期致力于骨肉瘤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等及其临床转化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多篇,发表在JNatl Cancer Inst、J Clin Invest、Clinical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肿瘤学主流杂志,承担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基金31项,团队总研究经费超3000万。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 百倍其功,终必有成 下一篇: 2018全国肿瘤防治周之专家访谈
|